渗透汽化根据什么特性分离化合物_渗透汽化测试

hacker|
187

醋酸纤维素取代度的测定?

液晶显示屏(LCD)用三醋酸纤维素(TAC)薄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醋酸纤维素扩散限制膜修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类脂/醋酸纤维素复合吸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醋酸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萃取水体中痕量有机氯农药的研究

低场脉冲核磁共振测定二醋酸纤维素丝束中油剂

三醋酸纤维素酯片基缩微胶片“醋酸综合症”的监测及其保护对策

醋酸纤维素/聚乙烯基亚胺共混微孔滤膜对Cu~(2+)的吸附

高取代度高结晶度醋酸纤维素酯的制备与表征

金属-聚乙烯醇-二醋酸纤维素共混复合亲水超滤膜的制备

二醋酸纤维素接枝聚酯的合成

醋酸纤维素(CA)共混超滤膜的研究现状

聚氯乙烯/醋酸纤维素合金纳滤膜材料的研制及其界面性能表征

国产木浆合成烟用醋酸纤维素的研究

“醋酸纤维素改性技术与生产工艺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的新应用

聚氯乙烯与醋酸纤维素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烟用二醋酸纤维素丝束Φ54/350H纺丝系列技术研究及应用

烟用二醋酸纤维素丝束单丝截面异形度等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醋酸纤维素接枝聚己内酯的核磁共振表征

新型醋酸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基本性能研究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测定蛋白纯度

醋酸纤维素酯在涂料中的应用

聚乙二醇/二醋酸纤维素共混物的相变行为

醋酸纤维素薄膜血清蛋白电泳透明技巧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醋酸纤维素膜中铜铁

两步法制备醋酸纤维素微滤膜的研究

~(13)C-NMR法研究醋酸纤维素的取代基分布

人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 *** 的改进

苎麻/醋酸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快速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膜电泳结果的计算设计及临床应用

醋酸纤维素膜及其混合膜渗透气化性能的研究——稀溶液粘度斜率系数的依赖性

醋酸纤维素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单甘酯

二醋酸纤维素与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反应的正交实验研究

碱处理对苎麻/醋酸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影响

二醋酸纤维素片剂水分测定的探讨

血清蛋白琼脂糖凝胶与醋酸纤维素膜电泳的比较研究

Wistar大鼠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研究

气相色谱法检测AB-8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及醋酸纤维素膜截留残留物的研究

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共混超滤膜的研制与改性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常见差错和失败原因分析

醋酸纤维素取代基分布与性质的关系

醋酸纤维素和电解可控弹簧圈栓塞犬动脉瘤模型的比较

醋酸纤维素聚合物栓塞AVM的动物实验研究

三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纳滤膜的研制

醋酸纤维素固定化酰化酶膜的研究

二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核磁共振表征

二醋酸纤维素与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二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的流变性质研究

我国醋酸纤维素市场前景广阔

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制备 *** 沙丁胺醇控释片(英文)

二醋酸纤维素溶液中助溶剂的作用机制

醋酸纤维素血透材料生物相容性临床观察

鸡、鸭卵蛋白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对比

二醋酸纤维素与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物的表征

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共混超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微环境下醋酸纤维素酯胶片的保存

气-固相反应制备醋酸纤维素

苯酚与三醋酸纤维素的超分子作用及结构研究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实验条件的探讨

聚乙二醇/二醋酸纤维素相变材料的组成与储能性能间的关系

动脉瘤栓塞剂醋酸纤维素的重新估价

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的理化性质-体外实验

霉菌对三醋酸纤维素片基胶片影响的试验研究

醋酸纤维素薄膜固定GOD催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醋酸纤维素合金分离膜研究进展

用相对粘度仪测试二醋酸纤维素片丙酮溶液的粘度

醋酸纤维素的高温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

尿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的临床应用

醋酸纤维素栓塞动脉瘤模型的研究

应用醋酸纤维素聚合物栓塞脑动静脉畸形——临床、放射学和组织学研究

近红外仪测试二醋酸纤维素醋化值

提高烟用二醋酸纤维素丝束卷曲均匀性的研究

醋酸纤维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离子筛与醋酸纤维素混合超滤膜的制备及降氟性能

鹿胎及其伪充品的免疫醋酸纤维素膜电泳鉴别

三醋酸纤维素膜中铁含量测试 ***

醋酸纤维素薄膜固定COD的催化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醋酸纤维素超滤膜低温氮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探讨

醋酸纤维素膜固定化脲酶的研究

FJL-01 型三醋酸纤维素薄膜剂量计剂量学性能研究

鸡卵蛋白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若干问题及解决 ***

利用氧、氮低温等离子体对醋酸纤维素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的比较

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渗透蒸发共混膜的研究

多孔醋酸纤维素球形载体固定化糖化酶的研究

鹿鞭与牛鞭的醋酸纤维素膜电泳鉴别

镧系(Eu~(3+),Tb~(3+))-β-二酮—醋酸纤维素荧光膜的制备与性质

醋酸纤维素超滤膜γ射线辐照改性

聚丙烯腈与二醋酸纤维素共混膜的研制

醋酸纤维素超滤膜低温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壳聚糖-醋酸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

聚丙烯腈/二醋酸纤维素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研究

用DSC研究二醋酸纤维素溶致液晶的临界温度

吸水树脂——醋酸纤维素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高吸水树脂-醋酸纤维素膜包络体控制释放系统

CO_2/CH_4醋酸纤维素分离膜的制备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测定ATP—2Na含量

烟用二醋酸纤维素丝束飞花的研究

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LDH同工酶两种电泳缓冲液的比较

醋酸纤维素-丙烯腈接枝改性反渗透干膜

快速醋酸纤维素薄膜蛋白电泳

壳聚糖/醋酸纤维素渗透汽化共混膜的研究Ⅰ.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在鱼分类上的应用

高吸水醋酸纤维素胶囊膜的制备

大剂量钴源辐照使醋酸纤维素膜改性的初探

对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一点改进

醋酸纤维素板材制造

以醋酸纤维素吸水胶囊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脲酶

醋酸纤维素膜为基础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醋酸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混体系的特殊相互作用表征(Ⅱ)

三醋酸纤维素富氧膜的初步研究

XD型醋酸纤维素膜包络体的控制释放特性

醋酸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Ⅰ)

自制醋酸纤维素薄膜技术介绍

醋酸纤维素为母体的稀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

四种维药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鉴别

重铬酸盐-三醋酸纤维素酯全息材料的红敏性

醋酸纤维素化学结构对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

醋酸纤维素—纤维素增强膜的结构特征和分离性能

全息记录新材料:重铬酸盐-三醋酸纤维素酯

钛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性能的研究

氰乙基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铸膜溶液的研究

用CO_2-CH_4体系评价不对称醋酸纤维素膜的分离特性

高取代度氰乙基纤维素与三醋酸纤维素共混反渗透膜的研制

湿纺生产再生二醋纤烟用滤嘴丝束的研究 第1报 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的流变性质

高取代度氰乙基纤维素与二醋酸纤维素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羟丙基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

醋酸纤维素—纤维素增强膜的失水皱缩现象

醋酸纤维素化学结构对膜性能的影响

不对称醋酸纤维素膜气体渗透行为探讨

金属微粒/醋酸纤维素共混膜的形态与渗透性研究

酸性粘多糖微量分析——醋酸纤维素薄膜双向电泳技术的应用

二醋酸纤维素和醋酸丁酸纤维素反渗透混合膜的研制

羟丙基醋酸纤维素的合成及其膜的反渗透性

乙基醋酸纤维素液晶态条带织构的形成机理

低压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及组件研制

醋酸纤维素小孔径超滤膜的研究

氰乙基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耐酸原因初探

一种改良的醋酸纤维素膜血清蛋白等电聚焦电泳 ***

钛醋酸纤维素溶液结构及流变性

低压二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反渗透组件

钛醋酸纤维素合成及膜性能研究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同工酶

羟烷基醋酸纤维素超滤膜

用于分离水-乙醇的醋酸纤维素膜的渗透气化特性

钛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

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中四苯基卟吩的零声子线和局域模

二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性能与铸膜变量因子间的关系

简易敏感的尿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

过渡金属络合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表征及其对气体的选择性渗透

醋酸纤维素膜上的蛋白质等电聚焦电泳

乙基醋酸纤维素溶致性液晶的研究

片剂防潮用包衣材料——二乙胺醋酸纤维素的研究

HPLC法测定醋酸纤维素膜材料界面参数

粘度法测定醋酸纤维素特性粘度-分子量方程中的常数

醋酸纤维素和聚酰胺的复合丝——科姆巴连(КОМПАЛЕН)

醋酸纤维素膜上~(153,154)Eu的电迁移

脂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及对156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初步分型

国产醋酸纤维素和Makrofol-E塑料径迹探测器的蚀刻条件确定

醋酸纤维素-钛微孔体复合超滤膜传质过程的研究

三醋酸纤维素中空反渗透丝液相共辐照接枝改性的研究

氰乙基醋酸纤维素膜材料及其反渗透膜问世

氰乙基醋酸纤维素膜的研制

用水合氧化铁——醋酸纤维素反渗透复合膜从水溶液中分离稀土

三醋酸纤维素包埋产青霉素酰化酶的大肠杆菌细胞

醋酸纤维素膜上~(144)Ce的电迁移行为

HFM—1醋酸纤维素血液滤膜

应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测定抗小鹅瘟血清球蛋白的电泳值与其抗体活性的关系

~3H液闪测量的醋酸纤维素薄膜法及其能谱分析

用醋酸纤维素固体径迹探测器记录轻粒子

薄层层析醋酸纤维素的制备

用二醋酸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研究

一种高灵敏度的醋酸纤维素固体径迹探测器

多环芳烃测定 *** 的研究——Ⅰ.醋酸纤维素的研制

应用双向和单向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尿中酸性氨基多糖

二醋酸纤维素-丙酮-甲酰胺三组份铸膜液制膜的正交试验

超滤用醋酸纤维素——磷酸膜的试验研究

三醋酸纤维素聚合度、结合醋酸与片基质量的关系试验小结

血清脂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法的探讨

三醋酸纤维素与片基质量的关系

求关于陶瓷膜方面的资料

陶瓷膜:一种前景广阔的新材料

陶瓷膜也称CT膜,是固态膜的一种,最早由日本的大日本印刷公司和东洋油墨公司在1996年开发引入市场。陶瓷膜主要是A12O3,Zr02,Ti02和Si02等无机材料制备的多孔膜,其孔径为2-50mm。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机械强度大,可反向冲洗:抗微生物能力强:耐高温:孔径分布窄,分离效率高等特点,在食品工业、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业、石油化工、治金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市场销售额以35%的年增长率发展着。陶瓷膜与同类的塑料制品相比,造价昂贵,但又具有许多优点,它坚硬、承受力强、耐用、不易阻寨,对具有化学侵害性液体和高温清洁液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其主要缺点就是价格昂贵目_制造过程复杂。

2004年7月,北美陶瓷技术公司顺利完成了其价值超过500万美元的新型双磨盘研磨机的组装,该设备在制备超薄陶瓷膜的生产技术上首屈一指,这同时也使得公司在制备超平、超完整陶瓷膜上的技术大大提升。我国南京工业大学完成了低温烧结多通道多孔陶瓷膜,该项目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陶瓷膜的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多孔陶瓷膜由于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溶剂、耐酸碱性能和机械强度高、容易再生等优点:在食品、生物、化工、能源和环保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在其应用中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多孔陶瓷膜的高成本,尤其是支撑体材料的成本高:二是有限的陶瓷品种与纷繁复杂的现状存在着矛后。目前商品化的陶瓷膜只有有限的几种规格,这就对特定孔结构的陶瓷膜制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题组主要对以氧化铝和特种烧结促进剂为起始原料,在1400℃的烧成温度下制备出的支撑体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得到渗透性能、机械性能及耐腐性能统一的支撑体。他们还以原料性质预测支撑体的孔结构为目标,以支撑体的制备过程和微观结构为基础,建立了原料性质与支撑体孔隙率、孔径分布之间的计算 *** ,为特定孔结构支撑体的定量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己商品化的多孔陶瓷膜的构形主要有平板、管式和多通道3种。平板膜主要用于小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管式膜组合起米形成类似于列管换热器的形式,可增大膜装填而积,但由于其强度问题,己逐步退出工业应用。规模应用的陶瓷膜,通常采用多通道构形,即在一圆截面上分布着多个通道,一般通道数为7,19和37。无机陶瓷膜的主要制备技术有:采用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载体及微滤膜,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各超滤膜:采用分相法制备玻璃膜:采用专门技术(如化学气相沉积、无电镀等)制备微孔膜或致密膜。其基本理论涉及材料学科的胶体与表面化学、材料化学、固态离子学、材料加工等。

从发展趋势米看,陶瓷膜制备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以下2方面:一是在多孔膜研究方而,进一步完善己商品化的无机超滤和微滤膜,发展具有分子筛分功能的纳滤膜、气体分离膜和渗透汽化膜:二是在致密膜研究中,超薄金属及其合金膜及具有离子混合传导能力的固体电解质膜是研究的热点。已经商品化的多孔膜主要是超滤和微滤膜,其制备 *** 以粒子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为主。前者主要用于制各微孔滤膜,应用广泛的商品化A1203膜即是由粒子烧结法制备的。

陶瓷膜的广泛应用

提纯用陶瓷过滤膜

2004年8月,由北京迈胜普技术有限公司与山东鲁抗医药有限公司研制的陶瓷膜过滤系统用于某种抗生素的分离提纯获得成功,这不仅优化了此种抗生素的生产工艺,而目使抗生素收率提高15%,这是我国首次将陶瓷膜技术运用于抗生素生产。抗生素的分离提纯,必须经过对发酵液的过滤和对滤出的药液进行树脂交换。目前,许多抗生素生产企业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酵液的分离提纯均采用真空转鼓过滤器,这种工艺需先将发酵液酸化调至一定的pH值,然后用敷设助滤剂层的真空转鼓过滤器进行预过滤,再用板框进行复滤及树脂交换。采用这种工艺不仅过程繁琐,而目有效成分收率低,仅过滤和树脂交换过程的收率损失达30%。而运用“迈胜普”与“鲁抗”共同研制的陶瓷膜过滤系统分离提纯某种抗生素,却能使有效成分在过滤过程的收失损提高近5%,在树脂交换过程中的收率提高10%以上。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在食品工业、石化工业、环境保护、生化制药等许多领域对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用无机材料制成的过滤膜(陶瓷膜就是一种无机过滤膜)的发展前景有可能比有机过滤膜更好。对于面临抗生素政策性降价和抗菌药限售双重压力的国内众多抗生素生产企业而言,通过创新工艺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不失为降低成本的明智选择,而以陶瓷膜技术改进现行抗生素分离提纯工艺有可能成为降成本、提高效益的突破口。

镀陶瓷包装膜

在食品包装领域,近年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是具有高功能性和良好环保适应性的透明镀陶瓷膜。这种膜尽管目前价格较高,物理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但可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它将在食品包装材料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陶瓷膜的加工镀膜 *** 与通常的镀金属 *** 相似,基本上按我们己知的加工法进行。镀陶瓷膜由PET(12μm)陶瓷(Si0x)组成。氧化硅能分成4类,即Si0,Si304,Si203,Si02。然而,在自然界它们通常以Si02形式存在,因此根据镀金属条件,它们的变化很大。对这种膜的主要要求是具有良好的透明度、极佳的阻隔性、优良的耐蒸煮性、较好的可透过微波性与良好的环境保护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

镀陶瓷膜基本上可以用 *** 镀铝膜一样的条件制取,在制取过程中,仔细处理表面层,不使镀层受到损伤是极其重要的。由于这种膜是由氧化硅处理的,表面具有极好的润湿性,因此,它在油墨或粘合剂的选择范围上比较广,几乎与任何油墨或粘合剂都能亲和。聚氨酯类粘合剂是最可取的粘合剂,而油墨可以按用途任意选择,不用进行表面处理。然而,镀陶瓷膜你像镀铝膜那样容易向聚乙烯复合,因为PET膜作为基材料,当其氧化硅表而直接熔融聚乙烯高温涂布或复合时,易趋向于伸长,从而破坏氧化硅表面层,导致阻隔性下降。同时,在目前条件下,由于技术工艺上的问题,PET膜在镀陶瓷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卷曲,从而影响膜的质量。当然,这类问题正得到解决。

镀陶瓷膜首先用作细条实心面的调味品包装材料。其优良的包装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于这种膜保味性极佳,因此,尤其适合于包装易升华产品,如茶(樟脑)之类的易挥发材质。由于其极好的阻隔性,除了作为高阻隔性包装材料和作食品包装材料用外、预计还可用在微波容器上作为盖材,在调味品、精密机械零配件、电子零件、药物和医药仪器等方而作为包装材料。随着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这种膜在成本上大幅下降,那么它将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燃料电池陶瓷膜

我国" 863”计划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项目经过对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陶瓷膜燃料电池的长期研制,把陶瓷膜制备技术开拓应用于SOFC的 *** ,把通常SOFC的高温(1000-900℃ )拓延到中温阶段(700-500℃ )。目前中国科技大学无机膜研究所已经研制成功的新型中温陶瓷膜燃料电池,是一种以陶瓷膜作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电池部件薄膜化以后,降低了电池的内阻,提高了有用功率的输出,不需要高温的条件下实现了中温化,操作温度降到700-500℃。这种新型燃料电池继承了高温SOFC的优点,同时降低了成本。此类陶瓷膜燃料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琥珀陶瓷隔热膜

2004年8月,基于金属膜对无线电信号的干扰和容易氧化等缺点,我国韶华科技公司携手德国某著名工业研究机构共同开发融入纳米蜂窝陶瓷技术,并将韶华科技独有的真空溅射技术用于陶瓷隔热膜的生产上,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琥珀陶瓷隔热膜,解决了金属膜无法逾越的技术问题:对无线电信号无任何干扰,特别是卫星的短波信号,绝不氧化,因为陶瓷超乎寻常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隔热性能始终如一:永不褪色,陶瓷隔热膜采用陶瓷固有的颜色,不添加任何颜料,囚此,陶瓷隔热膜绝不会像染色金属会发生褪色现象:超级耐用,陶瓷隔热膜保质期为10年,金属膜一般为5年:经典美感,象琉泊一样的晶莹剔透的美感,色泽柔和,拥有更舒适的视觉效果。琥珀纳米陶瓷隔热膜更先应用于美国的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而后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海事等各个领域。由于技术敏感,直到2003年该产品才在中国销售。

陶瓷膜产业发展概况

陶瓷膜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用于铀的同位素分离的核工业时期,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了膜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的陶瓷膜的富集256UF6工厂,以无机微滤膜和超滤膜为主的液体分离时期和以膜催化反应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时期。

通过这3个阶段的发展,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己初步产业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成功地在法国的奶业和饮料(葡萄酒、啤酒、苹果酒)业推广应用后,其技术和产业地位逐步确立,应用也己拓展至食品工业、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等领域,成为苛刻条件下精密过滤分离的重要新技术。1998年国外网上公布的膜和膜设备生产厂家及经营公司达452家,其中金属膜厂50家,陶瓷膜生产厂94家。

无机分离膜领域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1997年美国无机膜市场销售额为1亿美元,其中陶瓷膜占80%左右,仅占膜市场的9% 。另据估计,2004年世界陶瓷膜的市场销售额约超过100亿美元,无机膜的市场占有率占12%。由于陶瓷膜在精密过滤分离中的成功应用,其市场销售额以35%的年增长率发展。

污水处理膜技术的发展阶段及现状!需要相关资料!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膜分离是人们所掌握的最节能的物质分离(包括分级、纯化、精制、浓缩)技术之一。近三十年来发展极其迅速,已从单纯的海水与苦咸水脱盐、纯水及超纯水的制备、工业用水的回用,逐步拓展到环保、化工、医药、食品、航天等领域中,以每年大于10%的速率递增,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自20世纪60年代Loeb和Saurirajan研制成功了世界之一张非对称型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以来,大规模海水淡化就变成了现实;20世纪70~80年代开发的超滤、气体分离膜等也已进入工业应用;80~90年代建成无水酒精渗透气化装置,现已大规模推广应用于有机物的回收和脱水;90年代以来被称之为膜接触器(membrane contactor)的膜萃取、膜吸收、膜汽提(membrane-based striping)、膜蒸馏(membrane distillation)等,为膜技术全面溶入大化工(流程工业:包括石油化工、化工、精细化工、制药、食品、发酵工程)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几年来膜促进传递(facilitated transport)、膜反应器(membrane-reactor)、膜传感器(membrane sensor)、控制释放(controlled release)等膜技术发展很快,膜式燃料电池(membrane fuel cell)则成为当今发达国家探索研究的热点。

目前膜分离技术已被广泛地用于水处理领域如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超纯水制取;医药工业,人工脏器如人工肾

(artificial kidney)、膜式氧合器(membrane oxygenator)、人工肝的制备,以及药剂的浓缩、提纯;食品工业,如果汁和果肉等的浓缩、饮料的灭菌和纯清、从家畜等动物的血液中提取蛋白质;石油化学工业,如天然气中回收氦,合成氨厂尾气中回收氢、石油伴生气二氧化碳的回收、轻烃气流中脱除硫化氢等;环境保护,如废水(电镀废水、印染废水、石油化工废水、食品制药工业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和放射性废水的处理等。

膜与膜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在当今世界高技术竞争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载人航天、大洋深海探索研究与开发中离不开它,因而深受发达国家的关注。欧盟、日本、美国等早年在膜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拿大、意大利、荷兰和英国等也在膜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上做出了大量的贡献。这些国家(如美国的KOCH、GE、DOW、DuPont;荷兰的norit等公司)在膜元件的制备技术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中国膜科学技术开始于1958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研究反渗透膜,曾组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大大促进我国膜科学技术的发展;70年代就已开发出反渗透(reverse o *** osis)、超滤(ultrafiltration)、微滤(microfiltration)和电渗析(electrodialysis)等器件设备,随后投入工业应用;80年代起除继续发展液体分离之外,气体膜分离和渗透气化等已走过了开发和研究阶段,现在已进入工业应用阶段,其它新技术也在不断研究开发之中。

膜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分为膜元件的制造、膜设备的研制、膜软件的研发、膜应用四个环节。膜制造商只保证膜本身的标准分离性能,即在规定测试条件下的分离性能;膜硬件与膜软件是膜分离工程公司的工作,膜分离工程公司首先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要求分离的物料性状和目标产物标准进行实验研究,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确定膜元件的种类和数量,膜分离稳定运行的条件和清洗恢复条件,这就是膜软件;膜硬件就是膜元件和膜设备,膜设备实质上是机电一体化设备,膜元件是膜分离设备的核心,设备的其它部分都是为膜元件分离功能的发挥提供运行条件(温度,压力,流速流量等)的;膜软件是靠膜硬件来运行的,膜硬件的设计 *** 基础是膜软件;膜用户只能按照与膜分离工程公司达成的一致严格执行《膜分离设备运行规范》的要求,将膜分离设备与自己流程的前后工序连接运行以达到自己对膜分离工序所确定的运行目标。近年来膜过程(膜软件、膜硬件)的国内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高速增长,价格稳定)。

膜技术的主要分离过程

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膜定义为:一种三维结构,三维中的一度(如厚度方向)尺寸要比其余两度小得多,并可通过多种推动力进行质量传递。这样膜过程就应该被定义为以膜为介质进行质量传递的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或化工单元操作;很显然膜分离属于化工单元操作。

膜分离技术按传质推动力可分为压力差、浓度差、温度差、电位差等推动力膜;按膜组件结构可分为平板(盒式)膜、螺旋卷式膜、中空纤维膜、管式膜等;按功能层材料可分为无机膜(陶瓷膜、金属膜、碳分子筛膜等)和有机膜。

微滤、超滤、纳滤(nanofiltration)与反渗透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液体膜过程,当膜两侧存在一定压力差时,可使一部分溶剂及小分子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分子、盐的离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四个过程的透过机理基本相同,主要是被分离物颗粒或分子、离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与性能有所差异。按照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这四种膜过程的定义,微滤(MF)是指大于0.1μ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超滤(UF)是指不大于0.1μm大于2n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反渗透(RO)是指高压下溶剂逆着其渗透压而选择性透过的膜过程;纳滤是指不大于2n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微滤的压差范围为0.10~0.20MPa;超滤的压差范围为0.10~0.50MPa; 反渗透被用于截留溶液中的盐或其它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小于200),所施加的压力在2MPa左右,也可高达10MPa;纳滤用以分离分子量约为几百至几千的溶液组分,其压差范围为0.5~2.0MPa。

电渗析是在电场作用下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选择性地分别透过阴、阳离子交换膜,进行定向迁移的分离过程。该过程主要用于苦咸水脱盐、饮用水制备、工业用水处理等。近十多年来,开始应用于有机酸脱盐与纯化、废酸碱回收等;膜电解过程中,在两电极上存在电化学反应,并有气体产生,主要在氯碱工业中用于大规模生产离子膜级氢氧化钠。

气体分离膜是指在压力差下,利用气体中各组分在膜中渗透速率的差异,达到各组分分离的过程。气体分离膜已大规模用于合成氨厂的氮、氢分离,空气富氧、富氮,天然气中二氧化碳与甲烷的分离等。

渗透气化与蒸汽渗透(vaper permeation)均是利用待分离混合物中某组分具有优先选择性透过膜的特点,使料液侧优先渗透组分以溶解-扩散透过膜而实现分离的过程。两者的差异在于渗透汽化过程采用负压操作,进料物流为液态,优先透过膜的组分在膜下游侧汽化,并在冷凝器中冷凝和收集;而蒸汽渗透采用正压操作,进料物流为气相,常为对膜具有相互作用的有机分子透过膜。渗透气化主要用于有机物脱水(亲水膜)、水中有机物的脱除(疏水膜)、有机混合物分离等方面的应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高能耗精馏技术的膜过程,其中有机溶剂脱水及水中有机物脱除已有工业装置;蒸汽渗透适用于空气中有机溶剂的回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蒸汽渗透将会获得较大的推广应用。

另外还有两类正在开发与推广应用的新型膜技术:一类是目前称之为膜接触器,包括膜基吸收、膜级萃取、膜蒸馏、膜基汽提等。在这些过程中,膜介质本身对待处理的混合物无分离作用,主要利用膜的多孔性、亲水性或疏水性,为两相传递提供较大而稳定的相接触面,可克服常规分离中的液泛、返混等影响,因而近十余年来,深受化工界的关注;另一类是以膜为关键技术的集成分离过程,包括膜与蒸馏、膜与吸附、膜与反应等相结合的集成过程,具有常规分离过程所不能及的优点,也正在受到重视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模仿生物膜的某些功能,研制出各种功能的合成膜,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认为,膜产业已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膜法除湿怎么进行?有什么优缺点?

 膜法除湿作为一种新的除湿 *** ,具有传统除湿 *** 的不具有的许多优点,如除湿过程连续进行,无腐蚀问题,无需阀门切换,无运动部件,系统可靠性高,易维护,能耗小,维护费用低等。

有机强化传湿,应尽量增大膜两侧的压力差。具体系统方案可采用压缩法、真空法、吹扫气法及混合法。这些 *** 都必须在膜两侧产生一个很大的压力差,将对膜的强度提出很高要求。另外,对泵等设备也有较高要求。如果能在膜两侧产生一个温差,靠膜造成的浓度差来实现传湿,则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这将是一种新型的除湿模式。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膜、无机膜和液膜都能用来除湿。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膜具有较高的水蒸气透过度和选择度。无机膜具有耐热、耐化学腐蚀的优点和良好的机械强度,特别适合于高温气体分离和化学反应过程。目前实际使用的无机膜孔径多在0.1~1um。陶瓷膜由于多孔,渗透选择性较差。

沸石具有规则孔道,孔径(0.3~1.2nm)可调,其表面吸附性能、酸感性能及催化性能可因此而发生显著变化,如果将分子筛以膜形式加以利用,将其用来调整多孔材料的孔道结构和尺寸,使之能获得孔径小于1nm的无机膜,并能用于高温气体分离、空气除湿、渗透蒸发等分子水平的分离过程,可以实现气相分离的连续进行。因此分子筛膜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特点。

总的说来,除湿膜还存在透湿率低、强度差、成本高的缺点。今后随着膜材料和制膜工艺的研究进展,膜空气除湿必将研究会调及其它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

液膜

液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乳状液膜,以表面活性剂稳定薄膜。另一种是带支撑层的液膜,即将液膜填充于微孔高分子结构中。后者比前者稳定。

Deetz[21]研究了将液体LiBr溶液浸渍于醋酸/硝酸纤维膜中形成的液膜的透湿性能,他主要研究了该膜的稳定性,发现,当将此膜置于相对湿度小于3%的干燥氮气中时,薄膜中的LiBr液相会蒸发,氮气会在多孔的膜分子晶格间自由渡过,导致气体分离失败。如果渡过的是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由于水会连续不断地在膜的微孔中冷凝,冷凝后的水向低压侧渗透,又补低压侧的真空作用抽走,空气中的水会继续在微孔中冷凝,膜中的液相LiBr会稳定下来,使空气除湿过程连续进行。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