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力的危害和应对的 ***
1、 *** 暴力侵犯了当事人的权益。
*** 暴力中,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攻击侵犯了 *** 暴力事件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当事人的现实生活。
*** 暴力混淆真假,在 *** 暴力事件的不断冲击下,原本难以辨识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得更加难以区分。
2、 *** 暴力影响网民的道德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
那么,面对如此的 *** 暴力,我们有哪些解决方式呢? *** 暴力的解决方式如下:
(1)收集 *** 暴力的证据。
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 *** 。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 *** 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
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 *** ,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2)向相关部门报案。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可以介入调查。
(3)委托律师 *** 。
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4)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
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之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什么是 *** 舆论和 *** 暴力
*** 暴力指网民在 *** 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 *** 上的延伸。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 *** 暴力”。
*** 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

*** 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 *** 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这些恶语相向的言论、图片、视频的发表者,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 *** 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更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表现形式
01
以文字语言为形式的 *** 暴力
现实生活中人在生气、烦闷、情绪不定时,想要通过语言暴力宣泄是很正常的,而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直接交往,会受到道德伦理的约束,或多或少的抑制了这样一种宣泄的产生。 *** 社会是虚拟的社会,在 *** 上却比现实更容易爆粗,通过文字的方式发生语言暴力。文字语言暴力这种形式在如今人流量大的网站随处可见,如天涯论坛、百度贴吧、微博、腾讯新闻评论等。任何一个 *** 暴力事件,不难发现,其中文字语言暴力必定不会少,粗俗、恶毒的攻击性语言推动了 *** 暴力的扩散,也增加了 *** 暴力的危害。
02
以图画信息为形式的 *** 暴力
图画信息暴力在 *** 暴力事件中也并不鲜见。我国发生过很多例子,例如篡改他人传上 *** 的照片,通过照片的篡改进行侮辱、诽谤、攻击等。韩国 *** 发达,因特网宽带连接居世界之一,但是也并未发展成一个成熟的 *** 社会, *** 暴力问题此起彼伏,比较早的例子是2006年一名22岁的韩国女学生的照片出现在一家图片共享网站时,脸部被人涂改的面目全非,朋友在看到照片后,接二连三的给她打 *** 确认情况。 *** 中,目前也存在许多图画信息暴力的情况,惊恐的图片恐吓他人,通过Photoshop技术恶搞、损毁他人照片,以此攻击他人,这是一种图片信息暴力,通过图片的形式实施 *** 暴力。(
挫折攻击理论是谁提出的?
挫折攻击理论主要由多拉尔德、梅尔、米勒等人提出。
最初提出时,该假设指出挫折总是先于攻击性,而攻击性是挫折的必然结果。然而,两年后,米勒和西尔斯重新提出了这一假设,表明虽然挫折会产生回应的需要,但某种形式的攻击是一种可能的结果。
因此,重新制定的假设指出,虽然挫折会引发一种可能具有攻击性或可能不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但任何攻击性行为都是挫折的结果,因此挫败感不是充分的,而是攻击性的必要条件。
该假说试图解释人们为什么会成为替罪羊。它试图解释暴力的原因。根据 Dollard 及其同事的说法,挫败感是“当目标反应受到干扰时存在的条件”,而攻击性被定义为“目标反应是对生物体(或生物体替代物)的伤害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挫折会导致攻击性,但是当挫折感的根源无法受到挑战时,攻击性就会转移到无辜的目标身上。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受到不尊重和羞辱,但由于害怕失去工作而无法对此做出反应,他可能会回家接受他的愤怒和沮丧出在他的家人身上。这个理论也被用来解释骚乱和革命,这两者都被认为是由社会中更贫穷和更被剥夺的部分造成的,他们可能通过暴力表达他们压抑的挫败感和愤怒。
神经生物学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令人沮丧和同样具有威胁性的事件可能会产生侵略感。这是基于我们的一个神经系统负责执行对威胁的基本反应的帐户。碰巧这个系统的这些基本反应之一是侵略。
该系统由杏仁核组成,并从下丘脑到下丘脑,最后到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 更详细地说,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受到某些 *** 的威胁或沮丧时,我们的额叶皮层的一部分,那是我们的眼眶、内侧和腹外侧额叶皮层被激活,它与我们的威胁响应系统杏仁核-下丘脑-PAG 协同工作。
更简单地说,威胁事件会在额叶皮层区域产生更多的动作电位,然后传递到杏仁核-下丘脑-PAG。正是在这个基本的威胁响应系统中,根据从额叶皮层区域接收到的信息来决定应该采取哪种响应方式。如前所述,在出现令人沮丧的事件时,动物体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的反应。
这并没有表明会干扰神经元水平的基本电路,只是暗示某些 *** 比其他 *** 产生更多的动作电位,因此分别比其他 *** 产生更强的反应。面对这种情况,动物在令人沮丧的事件开始时描绘出一种反应等级。
这意味着,令人沮丧的 *** 越接近我们,我们的基本反应系统被激活的机会就越大,因此会相应地产生某些行为。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与易感性较低的人相比,对挫折感升高的个体 在这些区域 内对挫败事件的反应更大”。
这项研究表明,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沮丧的人在与杏仁核-下丘脑-PAG(使我们行动的系统)相关的额叶皮层中表现出更大的活动,给予足够强的 *** ,积极地参考到手头的研究。
挫折攻击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挫折-攻击理论(frustration-aggressive theory) 挫折-攻击理论阐述了人们一个这样的情绪行为路径:当人们遇到挫折,就倾向于变得不理性,产生攻击行为。这个理论最初由弗洛伊德提出,后经过多拉尔德、梅尔、米勒等学者的发展。
从犯罪中窥探人性——6本书带你走进犯罪心理学殿堂
前言
将邪恶的产生归结于超自然的因素是没有必要的,人类自身就足以实施每一种恶行。
——约瑟夫·康拉德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原因、犯罪行为和心理的规律、犯罪对策和预防的学科。
然而,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到后来著名的颅相说,犯罪心理学虽有久远的思想渊源,却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直到19世纪下半叶,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奥地利检察官格罗斯相继出版了《犯罪心理学纲要》《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才算是真正诞生。
时至今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日趋丰富。从精神分析学到挫折攻击理论,从破窗效应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从谎言识别到犯罪心理画像……要想简单地通过看看网页、查查资料就了解犯罪心理学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跟随不同专家的脚步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本书单将带你领略他们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一步一步走进犯罪心理学的殿堂。
(电影《沉默的羔羊》海报。来自 *** )
1.《犯罪人论》——罪犯是天生的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黄风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1日
ISBN:9787301196281
更优版本纸质书价格:亚马逊(RMB29.90)
更优版本电子书低价:暂无
基本内容介绍:
《犯罪人论》内容包括对101个意大利犯罪人头骨的研究、对1279名意大利罪犯的人体测量和相貌分析、犯罪人的文身等。《犯罪人论》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
评论:
无论他有什么错误,龙勃罗梭都是伟大的先驱者,他的独创性和多方面的天才,他的富于进取性的人格,导致了将近代科学的实证 *** 、归纳 *** 应用于犯罪问题的伟大运动,他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加有力地促进了新的犯罪学科学的发展。
——莫里斯•帕米利(著名社会学家)
在犯罪学史上,没有一个人受到像切萨雷•龙勃罗梭那样多的赞美或攻击……由龙勃罗梭撰写的(论著)和有关龙勃罗梭的(论著)比任何别的犯罪学家都要多。
——马文•沃尔夫冈(著名犯罪学家)
龙勃罗梭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可能并没有像这种无可非议的事实那样重要,即他的观点是那样具有挑战性,以致于它们产生了史无前例的研究犯罪人的动力。任何成功地激励许多追随者探求真理,而且他的观点在半个世纪后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学者,都在思想史上占有一种光荣的位置。
——索尔斯坦•塞林(著名犯罪学家)
编辑点评:
由于过于强调生理特征,本书一经出版便争议不断,但这依然掩盖不了此书的光辉。对实证 *** 的开创,对生物遗传的重视,后来者们沿着龙勃罗梭的道路将犯罪心理学发扬光大。阅读这本书能让你初窥犯罪心理学门径,知道早期的心理学家们如何看待犯罪,如何逐渐接近真相。
2.《心理学家的读脸术》——你的眼睛出卖了你的心
副标题:解读微表情之下的人际交往情绪密码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译者:宾国澍
出版时间:2014年8月1日
ISBN:9787515404516
更优版本纸质书价格:亚马逊(RMB21.60)
更优版本电子书低价:暂无
基本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微表情理论,通过6种基本情绪、33种混合表情、250张真实面部照片,教你洞察藏于表情下的内心世界,走进微表情的神奇世界。
评论:
对于微表情的初学者来说,本书是艾克曼博士目前已有的三本中文出版物中,最清爽、最成熟的一本。全球微表情研究学者都借鉴了本书的重要成果,整个研究领域因为本书才能在今天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姜振宇(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小组负责人)
人心变化莫测,却常常在脸色中露出踪迹。读脸能否准确,要看悟性和经验。但若根本不去读,情商一定不高。保罗·艾克曼是情绪研究的先锋,本书融汇精华,是学会知情达意的绝佳参考。
——张学新(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家)
微表情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项科学,而且越来越为大众所用,这算是保罗·艾克曼的功劳。保罗·艾克曼是一位微表情研究者和心理学家,是使神秘的微表情走向大众化的之一人。本书通俗易懂,并且具有严谨的专业态度和细腻的心理解读。
——胡慎之(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微表情专家)
编辑点评:
谎言识别是犯罪侦破中很重要的一项技术。作为美剧《Lie to me》的故事原型, 微表情之父保罗•艾克曼在本书中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微表情破获人们的情绪密码。你的坐姿、眼神、面部肌肉、身体动作,它们都可能出卖你哦!书中还有大量表情蓝图照片和识谎专家练习照片,手把手教你成为微表情大师。
3.《读心神探》——当代福尔摩斯是怎样练成的
副标题:FBI心理侧写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阎卫平
出版时间:2013年5月1日
ISBN:9787532760862
更优版本纸质书价格:亚马逊(RMB29.90)
更优版本电子书低价:kindle(RMB 5.99)
基本内容介绍:
这是FBI前特工、号称“当代福尔摩斯”的约翰•道格拉斯的人生回忆录,介绍了作者从一名FBI新人成长为一代神探的经历。书中既有作者对FBI工作经历的回溯,也详细介绍了自己经手的无数奇案要案。
评论:
没有人能比道格拉斯更了解那些连环杀手了。
——乔纳森•德米(《沉默的羔羊》导演)
联邦调查局的当代福尔摩斯。
——美国《圣路易环球民主报》
编辑点评:
本书趣味性与科学性并重,作者约翰•道格拉斯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关于犯罪的神奇画卷。这里有侦探与罪犯的斗智斗勇,也有面对世事浮沉的无奈与自嘲,嫌侦探小说太虚假,来读读约翰•道格拉斯吧!
4.《FBI心理分析术》——FBI犯罪侧写术的专业教科书
副标题:我在FBI的20年缉凶手记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译者:马玉卿,王晓雪
出版时间:2016年6月1日
ISBN:9787513910569
更优版本纸质书价格:亚马逊(RMB27.80)
更优版本电子书低价:kindle(RMB 14.99)
基本内容介绍:本书是FBI行为科学调查组创始人罗伯特•K.雷斯勒的破案手记,真实记录了一系列疑难案件的侦破过程,深刻分析了一些罪犯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演变过程,把那些官方讳莫如深的犯罪心理侧写程序首次呈现于世人面前。
评论:
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创建了暴力犯罪者的人格分析系统。
——美国《出版人周刊》
雷斯勒对已定罪杀人犯的大量采访、行为科学原理的应用,以及多年的侦探经验,赋予他不可思议的“读懂”犯罪现场的能力,以及详细阐述罪犯犯罪轮廓的能力,他参与的多起连环杀手的调查给读者提供了圈内人在警察办案中的视角。
——美国《图书馆杂志》
一场不容错过的人性探险之旅。
——美国《柯克斯评论》
编辑点评:
作为FBI历史上两位并肩的犯罪心理大师,读完约翰•道格拉斯,就一定要继续读罗伯特•K•雷斯勒。《红龙》《沉默的羔羊》《汉尼拔》这三部犯罪心理分析题材的经典作品,都是根据雷斯勒的素材而创作成的。观看小说、电影之余,不如再来看看原作者更为写实的叙述吧。雷斯勒通过回顾美国犯罪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大案,详细地阐述了FBI犯罪侧写术的理论基础和具体过程,相比上一本书,此书更具有理论深度,能够让读者更系统地了解、学习FBI的破案手法。
5.《犯罪心理画像》——挑战FBI神探
副标题:行为证据分析入门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译者:李玫瑾
出版时间:2005年4月1日
ISBN:9787811090611
更优版本纸质书价格:京东(RMB83.60)
更优版本电子书低价:暂无
基本内容介绍:
不同于FBI的犯罪侧写法,布伦特•E•特维创建了一门新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行为证据分析法。本书详细地介绍了FBI犯罪侧写术的优点与缺点,并系统地阐释了自己建立的行为证据分析法,是了解这一技术的权威读物。
评论:
《犯罪心理画像》作为一项严肃而被期待已久的著作,在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聚合性上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布伦特•E•特维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犯罪心理画像所蕴含原理进行探寻的路标。
——理查德•沙夫斯特恩(犯罪心理学家、法医学家)
犯罪心理学并非是一种基于主观印象的臆测,而是将多种材料细心编织而成的一幅备受瞩目的美妙“挂毯”。所有那些从事此领域工作或单纯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都会从本书中获益。
——约翰•桑顿(高盛公司前CEO,现主持清华EMBA的“全球领导力”项目)
编辑点评:
本书从科学性的角度出发,以演绎性推理法为基础,详细地阐述了一种新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行为证据分析法。本书浅显易懂,更附有丰富的案例,很值得一读。现如今,行为证据分析法在犯罪心理学界备受推崇,要想详细地了解这一 *** ,《犯罪心理画像》显然不容错过。
6.《犯罪心理研究》——犯罪心理学在中国
副标题: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8月1日
ISBN:9787565301308
更优版本纸质书价格:亚马逊(RMB39.00)
更优版本电子书低价:暂无
基本内容介绍:
本书从犯罪防控的角度解析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现象,围绕着“犯罪心理研究与犯罪防控”的主题大致论述了以下内容:如何以人为对象开展犯罪防控研究;犯罪人的基本类型;犯罪心理的不同表现;相关的防控建议。
评价:
本书基于李玫瑾教授多年的公安实践经验,浅显易懂,案例丰富,对公安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谢晴(警察培训教官)
编辑点评:
作为李玫瑾老师的粉丝,强力推荐。本书既有详实的数据与案例,也有她多年的实践经验与人生感悟。翻开此书,读到的除了理论知识之外,还有一股浓浓的人文关怀。
结语
龙勃罗梭说,人在犯罪时成为了退化的禽兽。道格拉斯说,我坚信那些杀手是另一种生物。
罪恶究竟来自哪里?是夏娃偷吃了禁果,潘多拉打开了魔盒,还是洛基动了执念?犯罪心理学不会将犯罪行为归咎于这些虚无缥缈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罪恶就诞生于我们身边,可能是你错综复杂的成长环境,无可救药的人际关系,难以忍受的生活压力,又或者仅仅因为你“长”得不好。
学习犯罪心理学不光能够读到神探们如何勘破案情,更重要的是在了解犯罪原因和犯罪规律的基础上,反思人性,认识自我。我们不是受欲望摆布的怪物,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知道哪些是错误的,并且never do it.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