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WiFi被黑客入侵了怎么找回密码
用牙签按住路由器上的reset恢复出厂设置,在登入路由器网站(192.168.1.1或192.168.1.2,在路由器背面有),重新设置一下就好
五级下册语文书六单元 *** 负面影响
●色情信息传播和侵犯。
●暴力信息或游戏和赌博。
●种族仇恨或性别歧视等违背现代人文精神的信息。
●网上诱拐。
●广告利用儿童及商业化影响。
●青少年网上侵犯性行为。
●“互联网瘾”。
其实不能说上网就一定带有负面影响,如果利用得当,看一些有用的信息的话,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一定造成有负面影响的话,那就只有上面的了,我是说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是说一定就有负面影响。
一、 *** 与大学生的学习障碍
在 *** 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已改变了信息的产生方式。人类社会正处于一种“信息爆炸”之中。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信息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刷我们的头脑,以比特的形式像自来水一样流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参与性使得每一位信息的接受者也同时成为一位信息的发布者,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 *** 这一互动工具,更新知识内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效促进大学生独立学习。然而,在信息太过廉价的时代,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信息并不等于知识。
*** 造成的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
1、图书资料使用障碍
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并未真正接触社会,他们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所接受的知识大部分事先经过老师和家长的筛选,在未经历任何过渡阶段的成为可以自主选择所接受知识的大学生后,他们并不具备健全的信息理性选择能力, *** 所特有的互动性、自主性、便利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放弃了图书馆、阅览室等相较于 *** 来说过于繁杂的检索方式而专注于 ***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他们放弃了一种更为健康、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有帮助的学习方式而选择了一条危险的便利之路。
2、记忆力障碍
一方面,用电脑代替记忆使得大学生记忆使用过低,降低了其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长期使用电脑与滥用网上材料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创新性和流畅思维。大学生们不再思考、积累和创新,高校作业与论文不再是学习成果的展示而是一场复制加粘贴的手工游戏,高等院校失去了其高等教育的初衷而沦为 *** 信息的克隆研究所。
信息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日本学者太田敏诚认为系统的运行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不断生产、传达、加工和储存信息的活动,而人的认知、记忆、学习、传播、推理都是具有可塑性的”[1]。只有拥有了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使之不断走向完善,从而服务于社会发展。人类知识的传承自古是由人类的大脑记忆并向后代传播,电脑的出现将人类从大量的知识信息记忆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新的知识。但是这种解脱并不代表将记忆和思考全部交由电脑来操作。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社会发展必需人才,对知识的记忆和更新是必要也是必须的,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代替大脑。社会高等人才的记忆力缺失、思维僵化对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3、基本功丧失
互联网在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大学教育的部分缺失。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已基本实现全电脑化教学,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也使用电脑打印,导致当代大学生习惯用电脑书写从而失去了流利写字基本技能。由于电脑打字并非一笔一划的全部输入,许多大学生已逐渐淡忘汉字的具体写法而是完全依靠电脑处理。目前已经出现的部分电脑软件甚至可以使毫无绘画基础的人顺利绘制图片,当书法绘画可以无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所蕴含的艺术性等文化属性亦随之消失殆尽。
同时,多媒体技术让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借助某种单一载体进行而是多种媒体的结合,从感官上来说令人激动,其所借助的交互式学习工具可能带来视听上的形象与生动,使知识易于了解和接受,然而书籍和文章开始无法引发思考或是吸收文字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构思和争论,被动的接受导致理解力的消亡。
用传统的纸和笔从事创造和知识传播,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计算意味着创造力与生命力的存在。在 *** 媒体教育手段中,键盘、鼠标和屏幕代替了纸和笔,电脑代替了人脑,软盘、硬盘和光碟代替了书本,电脑的过度使用导致的学习障碍正在成为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 与大学生的情感迷失症
*** 做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和人际交往渠道,正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为大学生缓解了精神压力,填补了精神空虚,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然而这一切又引发了另外一种后果:大学生的情感危机。
1、情感失衡
首先, *** 作为一种虚拟世界,遵循着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基本规则,它的自由性与匿名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情感释放空间。但是, *** 世界毕竟与现实世界不同,虽然前者更符合大学生的本能需求更接近其自由本性,但它仅仅在 *** 上才具有意义,而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 *** 情感与现实游戏规则的不同导致了大学生自身情感调控难度的增强和情感失衡危险的加深。
2、自我封闭
现实生活情感交流中80%通过视觉进行传递,非语言符号较之语言符号更为重要,社会上人际交流关系网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使大学生丰富而脆弱的情感受到挫折, *** 虚拟社会为这个年轻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空间,并因此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自认为拥有 *** 就拥有了一切,从而沉迷于个人小天地,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久而久之,使其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造成交往能力不足、沟通能力低下,导致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引 *** 感的自我封闭。
3、双重人格
由于 *** 交往的角色匿名性导致当代大学生双重人格。在虚拟社会里,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喜欢或向往的身份展示自我,并扮演满足自身心理需要的不同角色,将对社会、人生、交际的不满发泄在于 *** 中,在满足了其平等与自尊心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了他们的多重人格化。这样不利于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有碍于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同时也加剧了其自身的情感封闭使之变得更加冷漠、孤僻,如果大学生带着这种心理问题进入社会,必然会影响其日后的正常生活。
4、 *** 成瘾
*** 所导致的大学生情感迷失造成当代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单一性,从而导致“ *** 成瘾”(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表现为精神上和身体上对 *** 的过分依赖,对 *** 以外的世界不产生任何兴趣。)这种对 *** 如同对毒品的过度依赖已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重点。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 *** 成瘾的倾向[2]。事实上,早在1996年8月哈佛大学附属精神医院麦克林医院就开设了电脑瘾症门诊,而马里兰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也因上网成瘾的学生求诊人数过多而申请校外医生支援应诊。心理师与治疗师认为:“ *** 成瘾”或者说“互联网中毒症”与沉湎于赌博、吸毒等症无异,是一种必须严肃对待的新的社会问题。
*** 成瘾在行为上的表现有: *** 关系成瘾,指过分迷恋在网上建立的友谊或爱情拒绝现实的人际交往; *** 色情成瘾,指沉溺于网上色情内容或色情聊天;信息下载成瘾,指不管有用与否,大量地、无法自制地在网上搜索过多资料;电脑游戏成瘾,指强迫性地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或不停地进行某种可有可无的编辑[3]。在当代大学生中以 *** 游戏成瘾和 *** 色情成瘾最为突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05年底的统计表明:中国使用宽带的6430人中有3000万沉湎于 *** 游戏,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大学生占20%[4],但是由于全国各大高校的 *** 普及,大学生本身的课余时间充足,资金来源稳定等原因,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正在节节攀升。从2006年起以盛大 *** 为首的各大电脑游戏 *** 公司开始在游戏中加入限时关闭程序,即每天每个账号仅能在线三小时,超过三小时后系统将自动关闭。此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戏网迷们的上网时间,但是对于 *** 成瘾者来说效果并不明显。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一生之中情感剧烈活动,内心汹涌澎湃的 *** 时期,情感张力急剧扩大,过分沉迷于 *** 情感交流和情感释放会在无形中放纵大学生的情感迷失,对其个人、对社会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 *** 与大学生的道德失范症
道德是依靠人们长期形成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而形成的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道德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我调控的协调性规范,并非强制性规范,道德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自身在某些特定环境中的软弱无力, *** 传媒即是其中的一个。由于 *** 难以驾驭、匿名性的特性,很难有一个行之有效的 *** 对其进行媒介控制,而只能依赖于 *** 使用者的自身素养和道德约束。法律、道德约束力的缺席为 *** 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应当承认,大多数大学生在使用 *** 的主观愿望是享受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从而发展和完善自己。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客观现实是 *** 在带给学生无与伦比的科技享受的同时也成为其道德失范的温床。
1、色情黄潮
当代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年龄一般都为刚成年或尚未成年,其本身心智尚不成熟,理性控制力较弱, *** 的弱规范性又放纵了其内心世界恶劣因素的萌生和泛滥。大学生并非圣人,在 *** 强大的诱惑面前其自制力往往溃不成军。大学生自制力一旦慢性崩溃,其破坏力远超出其他群体。大学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使他们在智力、技术、技巧各方面都超越其他同龄人,一旦道德失控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现代 *** 日益被以大学生为主体的 *** 黑客、 *** 黄潮所困扰,这便是道德失范的具体例子。
据中国科学院的调查,大约三成的在校大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承认浏览过 *** ,有关专家估计实际情况要远高于这个数字。一组最近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000名大学生中,有46%的人浏览过 *** [5]。用在 *** 上掀起反黄浪潮的辽宁渤海大学教师王吉鹏的话说:“我们现在的 *** 色情状况,已经从遮遮掩掩发展到一个明目张胆的地步,从星星之火发展到遍地燎原的状态,从小网站的 *** 发展到门户网站的色情天堂。”[6]
2、黑客入侵
入侵计算机 *** 是指黑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故意进入任何的计算机系统。由于黑客犯罪的特点在于其技术性和专业性,大学生开始成为黑客群体中较大的一支。通过近年来对“黑客”的调查发现:黑客一般为男性,大多数是年龄在16-24岁之间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其中以大学生居多[7]。1998年我国之一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名逮捕了国内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其所做的非法入侵、 *** 病毒等行为大部分仅仅是一种猎奇的冲动。由于 *** 的匿名性和虚无化导致大学生对人的主体感淡化,仅仅把自己的行为视为一种智力游戏或是一种炫耀的资本,是为了获得一种自身拥有强大权利的满足感。1999年4月26日,摧毁世界上近6000万台计算机的“CIH”病毒就是一名台湾学生陈盈豪的玩笑之举。
*** 之所以会引起大学生的道德失范,其原因还在于其隐蔽性造成了行为和责任的分离。现实生活中,行为与责任联系紧密,追究责任比较容易确定,在 *** 上,行为不再与责任挂钩,大学生可以做其在现实中受法律道德限制的行为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在无形中促使大学生为追求一时的情绪发泄而滥施行为造成其道德溃堤,引发 *** 上不文明现象泛滥,再次影响更多的大学生道德滑坡。大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道德又具有极强的惯性作用, *** 道德的失范自然会过渡到现实道德的失范。在这里, *** 对与现实社会的辐射力就会体现出来, *** 道德失范成为现实道德失范的起点[8]。目前,包括中国在内都在加强打击黑客的立法工作,以确保 *** 安全、健康的发展。
四、 *** 与大学生的安全淡漠感
现代社会国家安全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无法直接从表面上得以发现,但是随着 *** 影响力的日益发展, *** 对文化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虽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然而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信息渗透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极易使缺乏政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受蒙蔽,从而导致迷失政治方向。[9]
*** 信息交流的一个特点是跨国传播,这在交流平衡的系统中可以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当代 *** 世界信息交流极不平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信息输出大国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掌握着全球的信息主导权,随着世界信息领域的不对称发展,他们利用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垄断地位对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信息渗透。80年代以来,食品、服装、发型、娱乐这些文化表层的东西接助电视的威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到几乎同步[10]。到了现在, *** 的强大影响力比起电视来有过之无不及,甚至连抵御文化侵略的最重要防线——语言,也开始西化。
大学生是中国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英美国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潜力巨大的群体,从政治上和文化上向大学生群体渗透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一直就是英美国家的实际政策,而大学生对现状的认识和警惕性明显不足。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有大学生称中国为“自讨苦吃”并举例说明中国在国际问题上对英美的干涉,其消息来源就是互联网[11]。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对此事件在网上予以强烈谴责,但对其隐藏的 *** 行为缺乏足够认识。从长远看,大学生的这种安全意识淡漠具有极大的危险,它会导致大学生在无意识之中被 *** 信息同化从而引起大学生的政治异化。
我们在互联网上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形:
首先,在 *** 所及的范围内,西方文化毫不顾忌异质文化的特点,试图“说服”别人放弃自己的文化信仰而接受他们的文化理念。当遇到阻碍的时候,西方文化会采取各种方式“融解”它、同化它、直到摧毁它。在殖民时代,西方曾依靠武器做到这一点,而在现在,大学生们喝着可口可乐,吃着麦当劳,穿着T恤牛仔,跳着街舞,西方社会依靠强大的电子信息流轻易实现了同样的目的。
其次,处于信息传播弱势的地区,其本民族文化风范不足以抵抗席卷而来的强大攻势。 *** 无情地撕裂其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地域防线,使它只有加入主流信息流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除非与 *** 隔绝,否则只有被逐渐同化。
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里,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持这种文化价值观的科技[12],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极为重要的文化使命承担者,肩负承上启下保护文化安全的责任。据统计,互联网上英语信息为84%,处于英语如此强大的重重包围之下,大学生如果认识不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中国未来的文化维护和创建就不容乐观。
很多哦,自己总结吧
世界上最难破解的密码数字是什么
密码主要用于军事,无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据《六韬》所载,3000年前由姜子牙发明了“阴符”,这就是最初的密码。后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古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活动和情报活动中。
相传姜太公带领的周军指挥大营被叛兵包围,情况危急。姜太公令信使突围,他怕信使遗忘机密,又怕周文王不认识信使,耽误军务大事。于是就将自己珍爱的鱼竿折成数节,每节长短不一,各代表一件军机,令信使牢记,不得外传。
信使回到朝中,文王令左右将几节鱼竿合在一起,亲自检验。他辨认出是姜太公的心爱之物,便亲率大军解了姜太公之危。事后,姜太公妙思如泉涌,他将鱼竿传信的办法加以改进,便发明了“阴符”。后来又演化成皇帝和大将各执一半的“虎符”,作为调兵遣将的凭证。
宋朝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40个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作为破译的“密码本”。到了明朝,戚继光发明了反切码,他还专门编了两首诗歌,作为“密码本”。这两首诗歌是反切码全部秘密所在,它使用汉字注音 *** 中的“反切法”,取声母和韵母按照顺序进行编号,再进行读取。其原理与现代密电码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但却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
那么西方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在古希腊,人们用一条带子缠绕在一根木棍上,沿木棍纵轴方向写好明文,解下来的带子上就只有杂乱无章的密文字母。解密者只需找到相同直径的木棍,再把带子缠上去,沿木棍纵轴方向即可读出有意义的明文。
公元前1世纪,凯撒密码被用于高卢战争中,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单字母替代密码。战前凯撒设计了一种对重要的军事信息进行加密的 *** ,即使这些信息被截获,敌方也不一定能看懂。其实,凯撒密码字母移位的位数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单字母替代密码。密码轮是利用凯撒密码来应用的,通过把字母移动一定的位数来实现加密和解密。
计算机因解码而诞生
工业革命后,密码学也进入了机器时代、电子时代。上世纪20年代,人们发明了各种机械设备来自动进行加解密,于是就出现了密码机。因为大多数密码机使用连线接通各个机械转轮,实现密码代换,所以也称之为“转轮机时代”。
世界上最著名的密码机是德国在之一次世界大战时发明的“谜”。
“谜”是世界上之一部机械密码机,其工作原理奠定了当今计算机加密的基础。这种密码融数学、物理、语言、历史、国际象棋原理、纵横填字游戏等为一体,被希特勒称为“神都没办法破译的世界之一密码”。一份德国报告称:“谜”能产生220亿种不同的密钥组合,假如一个人日夜不停地工作,每分钟测试一种密钥的话,需要约4.2万年才能将所有的密钥可能组合试完。
二战期间,“谜”被德军大量用于铁路、企业当中,令德军保密通讯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盟军在破译“谜”密码过程中,吸纳了大批语言学家、人文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加入解码队伍。电脑之父图灵, 1912~1954)也在其列。在图灵的领导下,这支优秀的队伍设计了人类的之一部电脑来协助破解工作。1939年8月,解码队伍完成了一部针对“谜”型机的密码破译机,每秒钟可处理2000个字符,绰号叫“炸弹”。半年后,它几乎可以破译所有被截获的德国情报,这使得德国的许多重大军事行动对盟军都不成为秘密。
虽然计算机因破译密码而诞生,而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上世纪70年代,三位科学家和电脑专家设计了一个世界上最难破解的密码锁,意图利用长长的数学密码,保护储存在电脑数据库里的绝密资料,例如可口可乐配方、核武器方程式等。他们宣称,人类要想解开他们的密码,需要4万亿年。
当然,编制密码锁的三位专家没有想到,科学会发展得这样快。仅仅过了17年,世界五大洲600位专家利用1600部电脑,并且借助电脑 *** ,埋头苦干8个月,终于攻克了这个号称千亿年难破的超级密码锁。结果发现,藏在密码锁下的,并非可口可乐配方、核武器方程式,而是这样一句话:“魔咒是神经质的秃鹰。”
密码的民用不到30年
你恐怕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密码算法竟让发明者接受了长达5年的审判。因为,那时的密码还由军方垄断。1991年,美国学者齐默尔曼设计出一种经济而有效的产品。当时,美国法律规定,密码算法属于军火,但齐默尔曼还是铤而走险免费发放了这些加密软件。齐默尔曼被美国海关当局起诉的罪名是:“非法出口军火,给敌对国家和 *** 提供进攻美国的工具。”
当时,执政者认为,密码算法的广泛应用给 *** 、贩毒集团以可乘之机。而支持加密公众化的公民和密码学家认为,人们亟须使用密码来保护个人隐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的商业公司也加入进来,他们需要强大的密码算法使他们能在 *** 时代保证业务的安全。经过5年的斗争,克林顿 *** 被迫更改了法律,大陪审团也放弃了对齐默尔曼定罪的想法。
随着 *** 时代的到来,密码成了现代都市生活中最普遍运用的个人信息认证手段,它以最简单的数字组合方式,取代各种烦琐的个人认证 *** 。
1993年,银行业务实行电脑联网。其中,与个人关系最紧密的是活期存款,银行从那时开始让储户设置个人密码。为了方便记忆,身份证的后几位数、生日、 *** 号码、门牌号等,是那时候老百姓最常用的密码。1996年,全国银行系统普及了密码的使用和设备更新。1999年开始,银行存取款必须使用密码就变成了硬性规定。现在,多数银行只要输入密码,凭存折或储蓄卡,就能进行5万元以下的支取,无需身份证。
2000年前后,国内各大网站开始大规模开发电子邮箱,那时候网站对邮箱密码的要求并不太严格,规定只要三个字符以上即可,有许多人就用ABC、123等做密码。在收到了用户邮箱被盗的反馈后,网站将密码最少数位提升至6位。现在这些以数字和字母搭配的“软密码”也越来越不安全了。例如,前不久国内就有某大型网站被黑客侵入,泄露客户的大量隐私。
目前大多银行等涉及高隐私的部门都开发出针对自己安全系统的“硬密码”,即非要在客户端插上一个类似于U盘那样的“密码”,然后再输入相应的软密码才能登录相应的网站。
经过数千年的演化,我们又回到了“虎符”的年代,只不过现在的虎符是电子的了。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