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_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的原因

hacker|
263

信息泄露的原因是什么?对学生、用户、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是因为一些不法分子想要通过这件事情赚取高昂的利润,所以用户的信息才会被泄露。如果信息泄露了,那么所有的用户都会接收到源源不断的垃圾信息,也会接收到接二连三的骚扰 *** ,不仅影响学生上学,而且用户也会产生一种反感的情绪,对于社会而言影响是巨大的!

信息泄露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原因吗?

信息泄露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你的手机被一些有心人植入了恶意的软件,所以他人窃取了你的个人隐私,并且将你的个人隐私售卖给了其他平台。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网站就有一些漏洞,可你又浏览这些不良网页,所以攻击者利用 *** 漏洞入侵了保护信息的数据库,最终致使你的信息泄露。

对学生、用户、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来为你盘点

对于学生用户和社会产生影响是重大的,比如说当你的信息泄露之后,便会接收到源源不断的垃圾信息,而且也会接收到接二连三的骚扰 *** ,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总之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让你无比无奈。

有些人会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然后办理你的身份证,在 *** 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而在银行当中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就会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还给身份证的主人,你说可恶不可恶?别人冒你的名花,你的钱,最终却还是需要由你来买单,希望大家不要做这个冤大头,尽量不要泄露自己的隐私!

信息泄露之后,会有什么具体的危害吗?

当你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之后,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便是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公安要求你转账,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信以为真,然后转账给对方,从而导致上当受骗!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千万不要让个人信息泄露。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更易被泄露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更易被泄露

近日,一则关于网易邮箱用户数据库疑似遭泄露的消息在网上引起波澜,涉及数据达数亿条。虽然目前数据泄露事件结果尚不明朗,但已引发不少用户对个人隐私安全的担忧。

作为中国更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近期被曝存在实名认证漏洞。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第三方支付曝出泄露客户信息、账户被盗刷等问题。

10月22日下午,公安部网站发布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等15部门决定,从10月22日起到2016年3月底,要求“落实寄递物流活动实名登记制度”。许多市民在认同快递实名制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担忧。

今天,以“30年我与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共成长”为主题的纪念《中国消费者报》创刊30周年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展望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76%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更容易被泄露。在过去一年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过。

个人通讯类信息被泄露最多

此次调查,是《中国消费者报》与29个省、市消协组织在中国消费网以及安全联盟支持下,于9月24日至10月10日展开的 *** 调查。

调查显示: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被泄露最多的是个人通讯类信息。

在6大类个人信息中,26%的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占23%;第三是个人通讯信息,为18%;第四是个人消费信息,为15%;第五是个人社会关系信息,为11%;最后是个人背景信息,约7%。

统计显示,泄露最多的是个人通讯信息,达到33%;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为28%;第三是个人消费信息,为20%。

消费者认为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是网站,包括电商平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占14%;其次是手机、PAD、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信息终端,占13%;第三是汽车行业4S店和电信服务商,都达到12%。

调查结果与今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 *** 安全报告》相印证。

2014年度报告披露,消费者对于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现状表示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占比多达56.58%。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信息遭受泄露的现象极为普遍,约三分之二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内个人信息曾被泄露或窃取。

而被泄露或窃取最多的个人信息是“个人基本信息”,达到72.12%;其余依次是个人 *** 行为信息、个人设备信息、个人隐私信息和个人账户信息、个人社会关系信息。

当个人信息被泄露或窃取后,8成受访者受到 *** 、短信、邮件等形式骚扰,浪费时间和精力、学习或工作受到影响的占比分别为49.37%、34.94%;还有33.14%的受访者遭受过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了解信息保护有关法律的现状并不理想,其中对相关法律了解较少和不知道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51.36%和14.52%。当受访者个人信息被侵害后,选择“习以为常,不会采取措施,保持沉默”占比达38.06%;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诸法律”的受访者占比最少,为16.03%。

盗取个人信息多为商业利益

对于个人信息为何频频被盗的原因,2014年度报告显示,选择“不法分子利益驱动,盗取或者售卖个人信息”的受访者占比最多,为73.25%;其余依次是“相关立法不完善,惩罚力度没有威慑力”,62.09%;“经营者为减少运营成本或者个人信息管理存在漏洞,未能有效保障个人信息”,61.94%。

报告还显示, *** 难的最主要原因是:“调查取证难”,占76.51%;“赔偿数额、惩罚力度不足,即使 *** 成功,也不能遏制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占66.23%;“难以确定侵权人”,占61.35%。

报告表明,不法分子商业利益驱动是目前侵害个人信息行为泛滥的主要因素。此外,我国未有统一、有效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有必要尽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也证实了这一点。报告显示,近一年来,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124元。其中,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

受访者呼吁引入惩罚性赔偿

在此次调查中,对大数据使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有20%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大惩罚力度,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19%的受访者建议“要规定对个人信息来源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有17%的受访者认为“建立个人信息规范、合理使用的制度,如要求数据采集、利用必须得到当事人授权等”。

在此次“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展望活动上,根据网上调查的结果,主办方就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提出倡议:

进一步细化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规范合理的个人信息采集使用制度,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进一步打击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不法行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非法采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

进一步简化司法程序,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诉讼中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在司法保护实践中,给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和消费者自觉。经营者面对个人信息数据可能带来的利益诱惑,要对得起良心,守得住底线。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要及时主动 *** ,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一个可喜的消息是,由国家工商总局制订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近日正式实施,其中规定,经营者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将受到处罚。

处罚办法指出,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所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在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仍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的,都将受到处罚。

来自中消协的呼吁是,要解决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顽疾”,最终还应回归法治轨道,建立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实现对个人隐私权的全面保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行政机构,明确具有主导地位的 *** 部门,对电信行业、互联网企业、个人信息使用集中的行业进行重点监管。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更易被泄露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电信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事件频频出现,根源在哪儿?

     最近几年,很多人有一个苦恼的事情,就是经常受到陌生的诈骗短信,诈骗 *** ,一个不小心,就造成了资金的损失,实在是让人防不胜防,这些电信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事件的频频出现,根源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防范意识薄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个生活的小细节,都保存着我们相关的私人信息,比如:快递盒,我们收到快递,把东西拿出来后,就把快递外包装给扔了,这时在外包装上面,那张快递底单上面,还留存着我们自己的姓名, *** ,地址等关键信息,会给其他人造成可乘之机,通过上面的讯息,他们能够精准的掌握到我们的私人信息然后加以分析,提高骗子的诈骗几率。还有就是主动留下自己的联系 *** 和联系方式,现在经常有各大商场举办大型活动,要参加免费抽奖的话,最起码的入门票,就是留下姓名 *** ,这样也方便了后期如果有人要联系我们购买产品之类,可以直接精准式通知;

     二、存在贪小便宜的心态。诈骗电弧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通知某某某中奖了,需要接下来怎么操作怎么操作的,这个时候很多人其实已经心生疑虑了,但是为了得到免费的,或是折价的奖品,最后还是冲昏了理性,按照对方的思路进行操作,等最后一步按完之后,才会发现,上当了,吃亏了,这个时候为时已晚;

     三、日常宣传不到位。如果在日常的生活中,对诈骗的手法,诈骗的方式,诈骗的时间,都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让广大市民都认知并且了解的话,那无形之中将会增加诈骗人员的诈骗成本,一来可以让市民们主动的减少损失,二来还可以让诈骗的行为逐渐的减少,甚至是消失。

     最后,我想提倡的是,在信息时代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更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安全,提高自身防范的水平,既能够减少损失,还能够保护身边的朋友,家人,让社会更加的和谐,安定,才能慢慢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可信程度。

大数据时代隐私泄露问题凸显

大数据时代隐私泄露问题凸显

大数据时代,解决用户隐私泄露问题,就是解决大数据发展与使用的问题。而商业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已很难有“隐私”可言。那些躺在手机信箱中的垃圾短信就是更好的例证,它们似乎时刻在提醒着人们:“嘿!其实你是在‘裸奔’的。”那么谁又能身先士卒做到为用户隐私护航呢?

大数据发展面临阻力

“大数据”无疑是近年来最火的词汇,从云计算、社交 ***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到智慧城市,都与大数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发展迅猛,成功成为IT领域新兴产业。

大数据独特的本质,决定它具有采集过程价值未知、力争全面、即时、系统性并发的记录方式,以及主受体统一和大微观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大数据的价值发挥。

大数据应用涉及各个行业,范围十分广泛,如医疗大数据,让看病更高效;生物大数据,改良基因;金融大数据,理财利器;零售大数据,最懂消费者需求;电商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农牧大数据,量化生产;交通大数据,畅通出行;教育大数据,因材施教。大数据已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管理研究院博士张永力估算,国外大数据行业约有1000亿美元市场,且每年都以10%速度在增长,增速是软件行业的两倍。我国2012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大约4.7亿元,2013年增速达到138%,达到11.2亿元,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在互联网时代,由“人、机、物”在 *** 空间组成相互融合的趋势,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个人和传感器。比如个人用户上网浏览信息痕迹,社交网站上用户信息和评论、传感器数据和监视数据等。预计2018年用户使用的信息终端将会全面移动化,每个用户平均拥有1.4台接入 *** 移动设备,38%用户将会带个人移动设备办公,这将催生海量移动应用和数据。

如今,这些数据为企业带来一些财富。大数据在给企业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为个人隐私带来困扰,其表现在“难以确定个人隐私保护的范围,隐私保护哪些敏感数据难以界定、难以认定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个人隐私信息管理困难、个人隐私保护的技术挑战”等多个方面。个人隐私容易泄露严峻形势,是大数据发展的更大阻力。

“双12”狂欢凸显隐私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双11”、“双12”中,隐私保护问题尤为凸显,各种商家短信以狂轰滥炸之势大肆推广、营销。与此同时,“回复TD退订”的字样在短信中屡见不鲜。许多用户曾反应,回复TD根本无效。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新型通讯方式逐渐冒出,比如像既能注册95013全球通用号码的 *** 通信产品微话 *** *** 机。

新型通讯产品的出现都是后话,先来说说垃圾短信问题。那么,到底隐私泄露的漏洞在哪里呢?又为何屡禁不止?

有人认为,垃圾短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惩治不力。事实上,今年6月底,工信部公布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开始实施,其中明确提出,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否则将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除政策层面,大多手机用户会在移动设备端安装安全软件,以拦截垃圾短信。不过,实际效果仍不尽如人意。究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用户隐私泄露的渠道太多、太复杂。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和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布的《2014年下半年Android手机隐私安全报告》数据显示,手机丢失、软件泄漏、系统漏洞泄漏、点击 *** 链接泄漏、WiFi泄漏、云端 *** 泄漏和拍照二维码泄漏是Android手机用户隐私泄露的七大方式。

上述几种隐私泄露渠道与人们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手机丢失似乎已是稀松平常。Wi-Fi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拍照扫面二维码更是随处可见。然而,它们为人们带来方便与享受的同时,也可能分分钟泄露隐私。或许手机丢失、软件泄密抑或是二维码扫描都相对可以避免,但有些渠道则令人防不胜防。隐私遭泄露的渠道之多之复杂,远远超出人们想象。仅靠 *** 、运营商等无法做到全方位制止,更需用户从自身信息“改造”做起,例如对手机号码的保护等。

隐私保护藏商机

怎么保护呢?避免一切社会活动?显然在信息爆炸时代,这是行不通的。据了解,95013微话 *** *** 机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帮助用户保护隐私安全。

据介绍,微话 *** *** 机是一款连接互联网和电信网的通信服务产品,分为手机版、座机版、ipad版。与普通 *** *** 软件不同,微话 *** *** 机拥有工信部专配号段,与SIM卡无关的逻辑号,注册获得95013全球通用号码。微话 *** *** 机在WIFI、3G *** 、4G *** 状态下,均可以接打 *** ,利用APP还可以进行即时消息收发,且支持拨打国内任何 *** (包括手机固话)和世界各地微话 *** *** 机号码,且资费低廉。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有知情人士透露,以后个人隐私数据会有所有权,如果要使用用户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实现“平等交换、授权使用”,泄露用户数据甚至牟利,不仅要被视作不道德行为,且是非法行为。

“没有 *** 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解决 *** 立法上存在的滞后现象,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才能给用户带来信心。相信只有在解决各种隐私泄露问题后,大数据收集与使用才能畅通无阻。对广大用户而言,简单方便、物美价廉同时又保护了手机号码隐私,有效避免垃圾短信骚扰,新型通讯产品值得尝试。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