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信息泄露会有什么危害?会被人冒名顶替录取吗?
高考信息泄露会对考生个人或者家庭造成一定的影响,前些年出现的高考冒名顶替中考生信息泄露也是原因之一。
高考考生信息原则上都是保密的,如果不小心考生信息泄露会给考生或者家庭有一定影响,比如说各种野鸡大学会通过信息给考生发一些招生简章来误导考生填报志愿,更严重的还会冒充招生办骗取考生的钱财。
至于冒名顶替,以前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现在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现在基本上信息都是经过多重采集而且都是联网的,一般不会出现冒名顶替现象。
所以说高考考生一定要保存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免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不法活动。
民警提醒高考生谨慎晒录取通知书,此举是出于什么原因所考虑的?
个人信息泄露后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不法分子会对高考生实施精准诈骗,或者推销教育商品等行为。高考生在高考结束后,不要将自己的准考证,考生号,成绩查询页面,志愿表和录取通知书拍照并发到互联网上。这些资料将会透露你的姓名,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录取的学校和学号等个人信息。如果信息发生了泄露,将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实施精准诈骗。以上这些资料中的个人信息被诈骗分子获取以后,不法分子将会开始实施针对性的精准诈骗。首先他们会冒充高校和招生办的人员。通过交钱可以获得内部指标,来获得更好的专业调剂。通过交钱可以优先安排大学宿舍的更好的位置。通过交钱可以内定奖学金的政策。通过交钱可以提前进行新生报到。通过交钱可以自行选择班级和教导老师。通过交钱可以获得教授单独的培养计划或者学校内部的培养计划。手段是五花八门,让录取的考生心动不已。不法分子诈骗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只要考生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动,不要给私人的账户汇款。如果对方提供的是所谓的大学公共账户,需要去银行和公安机关查询。也就是说不要轻易给对方汇款。
推销商品。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些商业机构或者培训机构也开始了招生计划。他们会通过录取通知书上的信息联系到你,让你准备各种的培训,比如研究生的培训,英语的培训教育,高等数学的培训教育等各种培训辅导。但是这些所谓的培训机构是否正规,是否只是空壳机构,很难进行判断。
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联系学校的招生办进行确认,并按照程序安排录取时间和录取要求,避免上当受骗。
2017高考禁止装修
24日,教育部公布了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针对今年高考,教育部推出“30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此外要求,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积极履行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社会职责,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今年高考如何打击作弊?——各地成立高考应急处置小组严防替考每年高考,如何确保考试安全都是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教育部今年发布的高招工作通知中,“全力保障高校考试招生安全稳定”被列在首位。教育部要求切实落实考试安全主体责任,逐级签订考试安全责任书。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把试题试卷安全作为考试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制卷、运送、保管、分发、施考、评卷等全过程监督管理。此外,各地要成立高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对于考试纪律,教育部要求继续开展净化涉考 *** 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要加强标准化考点的日常维护和升级,把好考场入口关,采取多种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替考。如何分配招生名额,保障高考机会公平?——部属高校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向录取率低省份倾斜近年来,诸如“招生计划分配”、“寒门难出贵子”、“异地高考”、“高考移民”等有关高考机会公平的话题都备受舆论关注。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教育部在今年提出,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关部署,在国家下达的年度本科、预科招生规模和经教育部备案的高职招生规模内,统筹好招生计划的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合理编制跨省招生计划。此外,进一步增加支援中西部地区和录取率相对较低省份的招生名额。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积极履行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社会职责,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教育部要求,逐步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的渠道。对于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完善高考报名条件和法,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部分特大型城市要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措施法。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会同公安部门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违法违规跨省(区、市)获取高考资格的行为,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有序。哪些地区今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在教育部的这则通知中,特别强调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高招工作。例如,在已经启动试点的上海和浙江,教育部要求两地要细化完善录取方案,强化录取平台的测试和模拟演练。教育部要求,其他省份要指导所属高校积极配合做好在上海市、浙江省的招生计划安排、招录政策衔接等工作。部属高校要带头配合、支持做好试点省份的录取工作。此外,通知称,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要积极借鉴试点经验,结合本地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研究制订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报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有关省份,教育部要求,要根据本地实际,合理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更低录取文化课分数线,不得低于合并批次前的相应要求。如何杜绝招生出现“猫腻”?——严格执行“30个不得”招生禁令在今年教育部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通知中,教育部强化招生工作规范管理的“30个不得”禁令颇为引人关注。这些禁令包括,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出台含有违规“点招”录取等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抵触的招生法;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不得擅自调整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试点高校范围;不得向中学、考生及家长收取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或与招生挂钩的任何费用;等等。为了防止高校招生过程中的出现恶意抢夺生源的现象,教育部要求,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教育部还指出,对因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高校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照《中国 *** 问责条例》等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招录信息安全如何保障?——严防考生个人信息泄露近年来,一些考试泄露考生个人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考生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电信诈骗的事件备受社会关注。对于考生个人信息的保护,教育部要求,严防信息数据泄露。要切实加强考生志愿填报密码保管、发放和志愿确认等环节管理,防止考生志愿填报账号被他人盗用或非法操控。要通过严格工作权限、定期校验等措施,严防数据信息泄露。对工作中需要阶段性保密和涉及考生个人的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以谋取非法利益。此外,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要主动加强正面宣传,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加强政策解读、志愿填报、 *** 查询等服务工作。适时开展招生预警或案例宣传,提醒考生和家长避免上当受骗。招生录取期间,各地和高校要向社会公开违规举报 *** 和咨询 *** ,安排专人接访,及时妥善处置高校招生 *** 问题
考研调剂把准考证和分数!身份证都给了是不是信息泄露
您好,考研调剂把准考证和分数!身份证都给了是属于信息泄露。
考研调剂是指考生在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如果自己的考研成绩达不到自己心仪的高校录取线,或者想要更好的学校选择,可以通过考研调剂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考研调剂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准考证、分数、身份证等。但是,如果这些信息泄露,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损失。
首先,准考证和分数是考生的个人信息,泄露后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隐私风险。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会导致考生的个人信息被盗用,甚至涉及到财产损失等问题。
其次,身份证号码是考生的敏感信息,泄露后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考生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避免泄露给不法分子。
因此,考生在进行考研调剂时,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信息泄露。建议考生在提交材料时,选择正规渠道进行提交,避免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同时,考生也需要加强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泄露个人信息,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安全。
0条大神的评论